九游体育(NineGameSports)官方网站-最强体育平台

HYROX精英运动员大盘点!哪些背景容易脱颖而出?-九游体育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九游新闻 > 行业新闻

九游新闻

News

分类>>

HYROX精英运动员大盘点!哪些背景容易脱颖而出?

2025-08-15 10:41:2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选手参赛算得上降维打击吗?今年芝加哥世锦赛的精英选手中,不少人有着跑步、游泳、

  随着Hyrox在全球持续走红,越来越多运动爱好者开始关注如何备战这项兼具耐力与力量挑战的赛事。Hyrox融合了跑步与多种体能挑战,要想在此赛事中取得佳绩,选手不仅需要极强的心肺耐力,还得具备一定的力量与爆发力。下面我们将以24/25赛季Elite 15个人选手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知名选手,来盘点一下哪些运动背景,助力他们在Hyrox赛场脱颖而出。

  据ROXLYFE 调查,24/25 赛季的 30 名Elite 15运动员中,有13 人具备中长距离跑、越野跑等跑步背景。

  这不难理解,Hyrox赛事包含8 公里跑步路段,有跑步基础的选手自然占据先天优势。当这种优势与充足的力量、肌肉耐力相结合,便会成为难以战胜的对手。

  芝加哥世锦赛新晋男子冠军Tim Wenisch,曾是中长距离跑步运动员,主攻800-1500 米项目,在Hyrox训练中也延续了中距离训练方式。

  Tim在2018年偶然了解到Hyrox,尝试了精英组别,令人惊讶地获得了世锦赛的参赛资格,在16-24岁年龄组中一举夺得世界冠军头衔。

  疫情短暂停歇后,他再次发力,在21/22赛季晋级拉斯维加斯世锦赛Elite 15,以第四名的成绩完赛。基于多年的训练和参赛经验,Tim合伙创建了culcha.训练计划,除了Hyrox,还擅长制定跑步训练计划。

  他在一次采访中提到,阈值配速在Hyrox比赛中至关重要,而提升阈值配速,需要先在更短距离(如800米)上提高速度。

  也就是说,提升阈值配速不能只靠在接近极限的“阈值跑”上反复练习,还需通过加强无氧系统训练来提升有氧能力。Tim 在芝加哥世锦赛的跑步总时间为29分6秒,比其他所有选手快了50 秒。

  其它具有跑步背景的精英如Dylan Scott(男子第3),Lucy Procter(女子第5)等,他们跑步分段成绩通常稳居前列,收获了令人瞩目的战绩。

  在所有运动背景中,人数排名第2的是CrossFit、障碍赛等体能训练领域,大约有9名。体能训练融合了大量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功能性训练,能帮助选手高效完成Hyrox各站点的运动项目,并快速恢复状态以应对项目转换。

  例如Hyrox的功能性动作(如推拉、负重等)均包含在CrossFit 训练范畴内,并且在CrossFit 训练中,发展的多种代谢途径可以满足Hyrox 对高功率输出、持续强度及有氧耐力的需求。

  日常的训练足以应对Hyrox的考试范围,但若要取得突出的成绩,则需要加强专项训练,例如针对性强化跑步耐力等。

  三届世锦赛冠军、女子精英纪录(56 分 23秒)保持者Lauren Weeks,在芝加哥世锦赛获得第三。她2014 年开始接触CrossFit,深深着迷于这项运动的理念。

  Lauren曾晋级Regional赛事,但由于在力量上与其他CrossFit精英存在差距而止步。多年的CrossFit训练夯实了她的站点项目基础,转攻Hyrox后重点强化跑步训练,成为此赛事的领军人物。

  芝加哥世锦赛亚军Hunter McIntyre拥有众多亮眼头衔,三届Hyrox世锦赛冠军,男子精英个人记录保持者(53分22秒)。同时他也是6届障碍赛世界冠军、美国电视真人秀《Broken Skull Challenge》不败冠军。

  在国内,也有许多体能训练爱好者投身Hyrox。拥有6 年体能训练基础的盛志康,在北京、上海和香港站的Hyrox比赛中,均位列中国籍男子个人精英第一。

  由CrossFit精英运动员万佳丽、陈爱婵、王健和杨子勃组成的四人混合接力团队,在2024年北京站登上了最高领奖台。

  2025年上海站CrossFit选手也频频站台,双生姐妹李歆、李韵拿下女子双人精英第二,CrossFit Stud的4名体能教练和选手(杨桂全、李旭畅、Tiger、Fernando)夺得男子接力第三。

  Hyrox对人体耐力的挑战,天然吸引着铁人三项选手,Elite 15运动员中有7人具备相关背景。

  铁三运动员习惯长距离赛事,精通配速策略和有氧输出,能轻松应对Hyrox的跑量,虽然他们未必能在负重较大的项目中占据主导,但总排名依旧不俗,因为他们不会出现大幅掉速的情况。这正是“持续稳定”战胜“峰值爆发力”的体现。

  曾一度想成为职业铁人三项运动员,但轮班工作让他的安排训练变得很困难,有时候凌晨 6 点训练,有时候是午夜,所以经常连续进行两次高质量的训练,这样也增强了Hyrox 所需的抗疲劳能力。有了耐力运动的背景,Tom专注于增强力量和爆发力,尤其针对雪橇项目。

  51岁的Amy Bevilacqua是5个孩子的母亲,也是年纪最大的Elite 15运动员,她曾是职业铁人三项选手。与一众二三十岁的女子精英竞争,她连续两年晋级Elite 15,分别在两届世锦赛中获得第七和第八。她的表现令人敬佩、鼓舞人心,是“年龄不是问题”的最佳诠释。

  国内运动健身博主王大拿热衷于挑战不同的运动,曾经完赛226公里铁人三项,并“意外”收获第三名。即使赛前由于受伤两周停训,在Hyrox上海站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获得男子精英个人年龄组第三,全年龄段第四。

  不少Elite 15运动员是从网球、游泳、足球等其它专项运动跨界到Hyrox的,这其实并不意外,因为他们本身就具备出色的个人身体素质。

  Alexander Roncevic(男子第8)2024Hyrox世锦赛冠军,曾是游泳运动员。运动员生涯中,他培养了早起锻炼的纪律性,长时间磨练技巧,儿时每周游泳里程就高达80 公里,还积累了高水平比赛的竞争经验。他认为这些经历培养了自己成为世界冠军所需的心态。

  Joanna Wietrzyk接触Hyrox仅9 个月,就站上了芝加哥世锦赛Elite 15的赛场并获得亚军,成为最受瞩目的新星。

  Joanna 从小接触网球,高中时期转项无板篮球,在一次采访中她提到从球类项目中练就的协调性,帮助自己高效完成动作,尤其在滑雪、药球等需要高技巧的项目中表现突出,而球类运动中的跑动能力也为她的Hyrox成绩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Elite 15中还有两位从健体和力训等力量型项目转型而来的选手,Graham Halliday(男子第10)和Seka Arning(女子第14)。Graham早期注重形体参加过健体比赛,后来尝试并爱上跑步,随后投身Hyrox。

  中国精英选手朱芳Ada也有类似的经历,她在24/25赛季北京和上海站获得女子个人精英全年龄段冠军,还在6月结束的新加坡亚锦赛上夺得年龄组冠军和全年龄段季军。

  朱芳2014年开始接触健身,参加了许多健体比赛并多次获奖。之后,好胜心强的她为了打破“体能不行”的误解,报名参加了半马和越野跑比赛,并获得名次,随后涉足拳击、综合体能、Hyrox等赛事,表现势不可挡。

  尽管Hyrox的多样性要求选手具备全方面的体能,但不同运动背景在比赛中依然能发挥着独特的优势。ATP便利店编辑部从24/25赛季Elite 15运动员的履历统计和分析来看,总结了3点观察:

  (1)如果以闯进elite15来看,短期来看,跑步运动员其实是这项运动最有优势的运动背景。

  但是这不意味着跑步运动员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单纯跑步来说身高在170-175cm左右能完美的平衡步频和步幅,是中长跑的最佳身高,但Hyrox需要同时具备很好的上、下肢肌肉力量和爆发力,Elite 15男子选手的身高中位数到达184cm,并且所有选手的身高差没有超过10cm (181cm-192cm)。他们的平均体重是82kg。

  根据HYROX官方数据显示,全球的参加选手90%来自于合作的健身房。其中体能馆更是HYROX参赛的大本营。

  尤其是体能教练由于长期的专项训练,诸如墙球,农夫行走,箭步蹲,划船机等项目本就是擅长的专项。只要在日常训练中计入系统科学的跑步训练,通常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且由于职业关联性,即夺得好成绩和日常授课场馆经营高度相关,也会有很长期投入这项运动的计划。

  在编辑部曾经对HYROX创始人之一 Moritz Fuerste的采访中,他曾提到,HYROX和铁三在赛事思路上有一个共性就是将原有的运动项目组合。

  所以这种跑步+健身的融合项目本身对于爱挑战的铁三运动员来说,颇具吸引力。而且超强的心肺耐力也很适合,更重要的是 可以作为铁三玩家在非赛季,室内运动的备选。九游体育官网

href=""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