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新闻
News
分类>>暢通全民健身的“毛細血管”
9月9日,陝西省群眾體育賽事五級聯賽暨銅川市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五人制籃球項目比賽在銅川體育館火熱上演。
9月11日,2024年陝西省群眾體育賽事五級聯賽(延安賽區)太極拳決賽在延安體育館舉行。
體育強國的基礎在於群眾體育。隨著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實施,群眾身邊的運動場地設施越來越多,人們通過健身收獲健康的熱情日益高漲。體育已成為廣大群眾的生活方式,為美好生活添動力、增滋味,為社會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為進一步滿足廣大群眾的健身需求,2024年,陝西省體育局在深入調研、綜合考慮的基礎上,統籌10個比賽項目,聯動各市(區),整合資源舉辦了陝西史上規模最大的群眾體育賽事——“全民健身 運動三秦”2024年陝西省群眾體育賽事五級聯賽(以下簡稱“五級聯賽”)。截至目前,五級聯賽累計辦賽55701場,有25253支隊伍、248090名運動員參賽。
“辦好群眾體育賽事活動,可以讓全民健身的‘毛細血管’暢通發達,是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應有之義,將為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夯實根基。”9月17日,陝西省體育局副局長徐鵬說,“為了給群眾提供更高質量的賽事服務,我們堅持系統觀念和鏈式思維,加強對全省群眾體育賽事活動的梳理整合,注重體系化、規模化,避免同質化、單一化,在總結之前舉辦省全民健身運動會、省三人籃球聯賽、省群眾足球三級聯賽、社區運動會等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辦賽模式、競賽組織、組別設置、后勤保障,重點打造了以‘全民健身 運動三秦’為主題,省、市、縣、鎮、村五級聯動的群眾體育賽事品牌——陝西省群眾體育賽事五級聯賽。截至目前,近25萬名群眾積極參與。三秦百姓對五級聯賽的反饋令我們驚喜,更讓我們感到振奮。”
據介紹,五級聯賽採取“統分結合”的辦賽方式,在省、市、縣、鎮(街道)、村(社區)五級聯動舉辦。5月26日五級聯賽在西安市華清宮景區啟動以來,全省各地各級體育主管部門、運動項目管理中心、體育協會等精心策劃、扎實推進,在保証群眾賽事“量的供給”的同時,注重“質的提升”,滿足群眾的多樣化需求,受到廣大群眾熱烈歡迎。截至目前,全省各市(區)基本完成了縣、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比賽,部分市(區)的市級決賽已經啟動。廣場舞、象棋、健身氣功3個項目的省級決賽已完成。五級聯賽計劃於今年11月底前全部完成。
“與以往舉辦的群眾賽事相比,五級聯賽的辦賽規模、質量,以及賽事服務保障都有明顯提升。我們的參賽體驗感很好。”北京中醫藥大學孫思邈醫院中醫科醫生王生輝今年51歲,剛下門診就趕來參賽,他說,“擁有健康的身體是服務社會的基礎,更是每個人樂享幸福生活的本錢。我們單位的鍛煉氛圍很濃厚,除了定期組織大家參與健身氣功、籃球、乒乓球等項目,還經常組隊參加各種比賽。大家的鍛煉熱情都很高。”9月9日,陝西省群眾體育賽事五級聯賽暨銅川市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五人制籃球項目比賽在銅川體育館火熱進行。
9月11日,2024年陝西省群眾體育賽事五級聯賽(延安賽區)太極拳決賽在延安體育館舉行。從延安各縣(市、區)脫穎而出的13支太極拳隊伍帶著他們精心准備的“拳法”陸續登台,從容自信地展示著太極拳行雲流水的韻味。
來自寶塔區新城街道陽光社區的延安新區太極拳輔導站代表隊,當天獻上了一套楊氏太極拳二十八式。他們的精彩表現贏得了現場觀眾的掌聲。“我們輔導站裡固定參加活動的群眾有近100人,每天早上打1小時的拳,一整天都感覺心情好、精神好。太極拳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延安新區太極拳輔導站負責人、市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張建忠說。
“這是陝西省深入推進全民健身、加快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具體實踐,是積極創新群眾性體育賽事辦賽路子、打造陝西特色體育品牌、全力推動群眾性體育賽事體系化和規模化開展的重大探索,也是大力發展賽事經濟、促進體旅文商農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省體育局群體處處長張一凡表示,“五級聯賽突出大眾化、趣味性、可參與性,把賽事活動一路下沉,辦到鎮(街道)、村(社區),為群眾健身搭建起舉步可就的賽事活動平台,已初步構建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全省群眾體育賽事五級體系。”
西安市把賽事辦進鄉村、校園、社區、商圈、景區等,覆蓋全市2000余個社區(村)的全齡人群,輻射帶動基層群眾超300萬人。
寶雞市在辦好10個全省統一比賽項目的同時,增設跳繩、柔力球2個自選項目,把五級聯賽與旅游、會展等相結合,調動各方資源,形成共辦共贏局面,有效推動體旅文商農融合發展。
銅川市著眼於辦群眾身邊的賽事,辦群眾喜愛的賽事,動員機關單位干部職工、企事業單位員工、青少年、退休人員等積極參賽,形成了銅川特色聯賽體系。
延安市將聯賽與職工運動會、社區運動會、鄉鎮運動會緊密結合,狠抓賽事組織領導、競賽工作、經費保障、安全保障和宣傳工作,為全民健身營造良好氛圍。
漢中市積極推動賽事活動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充分發揮體育賽事活動輻射、引流和帶動效應,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體育力量。(張江舟文/圖)
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人民日報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舉報郵箱: